2023年08月15日13:25:29
剛剛過去的2020年的倒數第二天,12月30日下午,在大連理工大學的校園里發生了一場悲劇:
一位研二的女生在學校南門附近的道路上正常行走時,被一輛飛馳而至的汽車撞飛當場身亡。
在這場車禍中遇害的研二女生王某霖,是家中的獨女,本科和研究生都在大連理工就讀。
據認識她的同學的說法,王某霖性格開朗,樂于助人,在同學里的人緣很好。
她的學業成績十分優秀,當時考研的時候成績排名第一,還是學生會的體育部副部長。
她十分熱愛大連理工大學,月初和同學見面時,還說在考慮畢業要不要留校就職。
12月30號中午,離這場車禍還有一個小時的時候,她還很高興地在朋友圈和群里發下雪了的照片和視頻。
她出事的消息傳開的時候,同學們都不敢相信,還以為是謠言。
當時同學們還以為這就是一場普通的車禍,后來網上傳出肇事司機的身份特殊,這起事件迅速成為知乎、微博熱搜話題。
在王某霖去世的消息傳開后,她的微博和空間成了同學們悼念的廣場。
一些同學自發地在事發地點擺上了蠟燭,來紀念這位遇難的同學。
而這場事故的另一方,則是大連理工大學前副校長,并曾任大連工業大學校長的鄒積巖教授。
鄒教授是文革后第一屆高考就脫穎而出的78屆大學生,本科畢業于沈陽工業大學。
他89年在華中理工大學博士后畢業后,僅用了8年時間就完成了副教授-教授-博導-系副主任的三級跨越,學術成績斐然;
之后他出國工作,在美國、英國、澳洲的多所高校、公司任職客座教授、訪問學者,1999年回國來到大連理工大學。
有大連理工相關專業的同學表示:
鄒積巖教授用十幾年的時間,一手帶起了大工的電氣學科,這個領域里目前學校的幾根頂梁柱,也都是鄒教授當年的學生。
(關于他身體狀況問題的敘述沒有實錘證據,可信度未知)
學校也對他在大工任職的第二年(2000年)就開始兼任校長助理,06年開始任職副校長;
2010年8月,鄒教授開始擔任大連工業大學校長,黨委副書記,并在同年卸任大連理工副校長的職位;
2015年在大連工業大學校長的職位上退下來后,他又回到大連理工繼續研究工作,并主導了多個科研項目,包括國自然基金項目。
平心而論,如果沒有這次這件事,用“為學校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老領導,老教授”來形容鄒教授,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的。
然而就是這樣一場車禍事故,徹底改寫了他們兩個人的命運。
事故的各方面信息
在事故發生后,學校公布的情況通報是這樣寫的:
而在網上傳播很廣的,還有另外一份大連理工大學的內部通報文件,寫得更詳細,而且學校并未否認其真實性。
事發地點在學校南門附近,是一個丁字路口,即下圖的紅點位置。
據本校學生提供的信息,事故發生地附近有明確的限速指示牌,限速為20公里/小時。
事故發生前一天剛剛下過雪,路面上有冰,非常濕滑。
肇事車輛是在拐彎時,失控沖上了十幾公分高的馬路牙子,在人行道上把人撞了。
根據現場照片,車輛撞完人之后還有很大的慣性,又把路邊的樹撞掉了一大塊皮,現場還遺留有車輛保險杠的碎片。
有現場目擊學生表示:王同學被撞后傷勢嚴重,急救時可能就已經不行了,被抬走時已經沒有意識,身子連動都沒動。
多位對附近地形熟悉的網友推測:網傳的70公里/小時車速大概率不屬實,事發地點的路況環境很難加速到那個速度。
但能把車開飛到那么高的馬路牙子上面,還撞得這么慘烈,行車速度明顯比限速20公里要高。
事發地附近應該有監控攝像頭,雖然學校并未公布錄像,但當時是否超速的事實應該是很清楚的,負責處理的公安部門也肯定掌握了相關的信息。
對于這件事,陳大夫是這樣看的:
1 學校的處理方式值得商榷
王同學的死,實在是一件非常讓人惋惜的事情。
一個還有不到一年就要畢業走入社會的花季女孩,馬上就要迎來人生最精彩最寶貴的年華;
一小時前還在高高興興地慶??缒?卻離2021還有最后一天的時候,永遠地留在了風雪里。
這樣的事在同學們熟悉的校園里發生,大家心理上都很難平靜地接受;
不少畢業多年的大工校友也出來發聲,表示對王同學的惋惜和內心的憤怒:
大連理工發生的這起慘劇,讓陳大夫想起自己的母?!浇ù罅昵鞍l生的一件事:
一個二逼富二代開著輛跑車,跑到學校操場里練漂移,失控撞上了一位坐在操場邊的大一女生,女生左腿被夾在看臺和汽車中間碾得粉碎,不得不截肢;
一個花季少女,剛剛步入大學十幾天就被撞成了殘廢;
這不僅激怒了在校的學生,連我們這些校友也看不下去了。
當時的情況也是,學校拼命刪帖降熱度,還拿“畢業證警告”逼學生不準亂說話。
但我們這些校友早就畢業了,學校管不到我們。
我們不僅在網上發聲,還聯系了齊魯晚報等媒體的記者去采訪,把事情弄成了當時全網熱議的大事件。
那件事是我記憶里,來自五湖四海的山建大人最團結的一次。
現在回想起來,我們當時抱起團來,這么起勁地黑自己母校,到底是為了啥?
實際上就是一個很樸素的想法:不能讓這個女孩子白白就這么殘了。
這次大連理工那么多本校校友,甚至多位事業有成,在輿論場有相當影響力的的大V校友帶頭沖塔,站出來為死去的王同學發聲,到底是為了什么?
他們對自己的母校也本來沒有惡意,就是打心眼里覺得:不能讓這個女孩子白死了。
事故雙方一個是學生,一個是前副校長,身份的巨大差距讓很多人會本能地覺得,學??赡軙黄渲心骋环?。
學校如果想平息這樣的懷疑,不需要絞盡腦汁去遣詞造句寫一篇精彩的聲明。
只要學校主要領導第一時間去和受害女生的家屬坐在一起,聽聽他們的哭訴,在他們面前保證:學校一定充分配合公安部門的工作,不會有絲毫的偏倚;
這樣的幾張照片,一段視頻發出來,就能平息大家的怒火,學校在輿論上很快就能不那么被動。
但大家等來的是什么?
是遇害女生父母在現場和校方保安拉扯,在冬夜里聲嘶力竭地哭喊:“你們沒有孩子嗎?”的視頻。
捫心自問,如果你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視頻,這件事如果就發生在你的母校,你會持什么樣的立場?
知乎上有網友說的有道理:
從一系列類似事件的處理,就能看出相當一部分北方高校,輿論工作從水平到做事的思路,都還停留在上個世紀,還是前互聯網時代的作風。
從我這些年接觸的這么多校園輿論事件的經驗來看,同樣的事故,如果是發生在江浙,珠三角的某個985高校,學校的整個處理方式會和這次有肉眼可見的差別。
這種差異是國內高校的體制問題決定的,而且隨著不同地區間社會發展、文化差異日漸加大,正在越來越明顯地為社會公眾所知。
2 鄒教授會不會因此坐牢?
就事論事,這起事故最終還是要回到法律的框架內處理。
雖然公安部門并未發布詳細的情況通報,但綜合各方提供的信息,已經基本可以大概還原當時發生了什么。
有法律人士表
示:類似的交通事故,在定性上會有兩種可能:
一種是按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處理,前提是“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”。
而道交法中有這樣的條款:
另一種可能性則是按過失致人死亡罪處理,在量刑上標準會比前面那種更重。
單位管轄范圍內,居民小區內,學校、工廠里的道路,通常不屬于一般法律意義上的“道路”,但不同地方的管理規則不同,要看當地交管部門的具體管理方法而定。
之前其他地方曾經有這樣情節類似的判例,可供參考:
上述案例之所以能判緩刑,很重要的原因是:肇事者和死者家屬達成了賠償協議,得到了家屬的諒解。
陳大夫覺得,這件事最終的處理結果可能會是:
如果鄒教授一方能和王同學家屬達成諒解,積極賠償,大概率能得到緩刑;
如果雙方不能達成一致,家屬不要錢堅持要嚴懲的話,可能會判三年以內有期徒刑。
這僅是我的非專業個人猜測,歡迎學法律的同學發表更專業的意見。
3 類似的校園交通安全問題很普遍
像這次類似的惡性交通事故,近年在國內各大高校校園里層出不窮。
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:
一方面,是相當一部分高校的校內道路,在規劃建設環節就不專業不科學。
國內高校的規模普遍較大,經常是光學生就有幾萬人,相當于歐洲一個小城市的全部人口;
上下課高峰時段,主要道路經常是熙熙攘攘,人流量遠高于一般市政道路。
但這些校內道路經常根本沒經過科學的規劃,道路的主次不分,人車不分,也沒有紅綠燈;
經常是汽車,電動車,自行車,滑板車,獨輪火星車........一呼隆亂糟糟地擠在狹窄的道路上。
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也極其淡漠,走路時低頭玩手機的,放著人行道不走非走馬路中間的,甚至邊騎著車邊看手機的,隨處可見。
開車的開得提心吊膽,走路的安全也隨時都受威脅,絲毫看不出這事有被人管理的跡象。
另一方面,是管理體制,管理水平的問題。
國內高校的校內交通,一般都是歸學校保衛處來管,但管理水平普遍不高。
就大家每天都會感受到的機動車超速問題,很多時候就是根本沒人管;
路邊立著限速牌子,來往的司機沒有一個遵守的,全都是開足油門呼嘯而過。
實際上這也很容易理解:如果你是個保安,你會去抓那些開車超速的人嗎?
車里坐著的,不是本校老師就是領導,個個地位都比你高,哪個你都惹不起。
別說是鄒積巖這種曾經做過副校長的現任前任學校領導了,就是個普通的教授,較起真來也大概率是你吃虧。
不僅是領導、教師、家屬,甚至留學生也經常有特權。
那些黑人留學生,韓國思密達們,人手一輛小電驢,在校園里呼五喝六地S彎亂騎,經常嚇到路邊行人,這樣靚麗的風景線,你可能也親眼目睹過。
保安們能管的,敢管的,實際上也只剩比他們地位更低更弱勢的普通中國學生了。
實際上如果真的想要解決校園超速問題,完全有現成的方案:
不想多花錢就用土辦法:校園道路上隔幾十米就設置一個減速帶,誰也別想開快了。
有錢就整高科技:攝像頭+多普勒雷達,能輕易實現自動測速+車牌識別,類似的系統在市政道路上已經到處都是。
發現有校內超速行駛的,校外車輛封禁一段時間不準進校,校內員工或學生的車輛公示并給予相應的處分,扣綜合測評分,扣工資啥的。
但如果真的這么搞了,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肯定是本校教師和職工們。
因為他們才整天在校園里開車,平時就超速習慣了,讓他們遵守限速20公里的規則,他們會覺得這車開得很痛苦。
而他們在學校體制內的影響力遠遠大于學生,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會直接否決掉類似的管理計劃,大家又回到亂糟糟沒人管的狀態。
而那些管的比較好的高校,一般都是因為之前發生過嚴重的事故;
撞死人撞傷人了,上熱搜了,甚至要賠錢了,從上到下才意識到這是個問題,需要好好整頓一下了。
21年的元旦,大連理工大學開展了“校園交通專項整治活動”。
整治的對象
是學生的
電動車、平衡車
,而
整治
目的則
是
讓
學校領導和教職工開車開得更順暢
。
讓人不禁感到有些魔幻:兩天前發生的那起事故, 到底是誰撞了誰?
最后,還是希望死去的王同學在另一個世界安好,
希望她的父母能早日從悲痛中走出來;
希望公安司法機關能重視這起案件,不偏不倚秉公處理;
也希望更多的高校能重視交通安全問題,讓這樣的慘劇盡量少出現在校園里。
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大學故事
請點擊
年終盤點:2020中國高校十大新聞
網傳首經貿學生與某KTV店家發生沖突,遭數名大漢持械毆打
說說丁真和“做題家”們的那點事:如何看待“丁真現象”?